今年钢管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位波动的局面难以扭转,并且随着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钢管出口难度也将明显加大。
今年前5个月,国内钢管产量同比增速依旧达到两位数,与同期钢材产量10.8%的增速相比仅差0.24个百分点。1~5月,我国钢管产量达到3180.9万吨,同比净增303.7万吨,增速为10.56%,与去年同期13.75%的增速相比,回落3.19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产量为1250万吨,同比净增103.1万吨,增长9%,与去年同期增速6.4%相比,上升2.6个百分点。焊接钢管产量为1930.9万吨,同比净增200.6万吨,增长11.6%,与去年同期15.9%的增速相比,回落4.3个百分点。
需求依然是驱动产量高增长的主要引擎。“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尚未明显复苏,国内市场需求始终没有预期的乐观,但能源市场用管需求依旧旺盛,石油天然气的用管需求在能源需求用管中仍占主导地位。”庄钢表示,随着全球油气勘探投资进一步扩大,其对石油天然气用管的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如油井管、管线管、核电用管、输送流体管等能源行业需求用管继续拉动钢管总体需求。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7%,而年初的目标是7.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也从去年的16%提高到18%。
城镇化建设仍是拉动钢管市场需求的最大亮点,汽车行业小幅增长,铁路投资有所加快,造船等行业逐步回暖均是拉动钢管市场需求的主因。这从今年以来钢管企业产量持续增加,而库存下降的状况中可见一斑。
并且,在扑朔迷离的大环境下,庄钢依然看好钢管业需求前景。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能源市场用管需求持续旺盛,铁路投资也有所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能源局首次将煤层气定位为重要的新兴能源产业,这标志着我国《煤层气产业政策》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在国家宏观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钢管市场需求也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产量高增长背景下,我国钢管出口“量升价跌”,而进口则“量减价跌”。
对于钢管出口量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庄钢解释说,虽然我国钢管直接出口欧盟的规模大幅下降,但对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出口增加,弥补了对欧盟出口的减少。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钢管出口量为383.97万吨,同比净增28万吨,增速为7.86%,与去年同期增速11.73%相比,回落3.87个百分点。
今年前5个月,我国共出口无缝钢管221.92万吨,同比净增20.58万吨,增长10.22%,与去年同期增速11.73%相比,回落1.51个百分点。其中,管线管、油井管和锅炉管分别出口89.6万吨、98.67万吨和4.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81%、20.14%和-6.95%。焊接钢管的情况基本类似。今年1~5月,我国焊接钢管出口量为162.05万吨,同比净增7.38万吨,增长4.77%,与去年同期增速8.07%相比,回落3.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管进口量只有16.56万吨,同比减少2.67万吨,降幅为11%;进出口相抵,钢管净出口367.4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16%和5.26%。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钢管产品的进口均价仍然远高于出口均价。比如,无缝钢管的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3.72倍,焊接钢管的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2.47倍。”庄钢提醒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管出口均价为1205美元/吨,而进口均价则高达3745美元/吨。分品种来看,无缝钢管出口均价为1308美元/吨,同比下跌107美元/吨,降幅为7.56%;进口均价则高达4862美元/吨,同比下降421美元/吨,降幅为8%。
同期,焊接钢管的出口均价为1063美元/吨,同比下跌3美元/吨,降幅为0.28%;进口均价为2624美元/吨,同比下降198美元/吨,降幅为7%。
今年以来,受制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先扬后抑成为钢管价格走势的主基调。从今年以来的价格轨迹看,1~2月钢管价格小幅回升,3~4月转入波动下行走势,截止到5月末,钢管价格继续下滑。截至5月17日,覫219×10mm和覫108×4.5mm普通无缝钢管均价比4月末分别下降60元/吨和44元/吨,降幅分别为1.23%和0.93%,1焊接钢管平均价格比4月末下降72元/吨,降幅为1.75%。
根据目前形势判断,上半年钢管产量增速将达到10%~12%,钢管出口量小幅增长,但由于产能释放和产量继续增长,钢管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钢管价格继续低位波动。
价格低迷不止,钢管企业的效益自然难言乐观。今年前5个月,国内钢管企业利润便逐月递减,并且这种在亏损边缘挣扎的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受市惩原燃材料的两头挤压,钢管行业高成本、低盈利的状况仍将持续下去,钢管企业或将继续微利或亏损运行。”庄钢表示,一方面,国内钢管价格难有较大起色,而生产用铁矿石、焦炭、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震荡价位,矿价难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增加,并且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