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国税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拖其后腿的是曾经占据税收“霸主”地位的钢铁行业。作为我省国税主体税源的钢铁行业持续不景气,抵消了优势行业税收增收的成果。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的逐步深入,我省第一支柱产业钢铁业,压减产能更会带来税收上的“底气不足”。在我省“绿色崛起”的征程上,钢铁税收“大戏”到底还能唱多久?破解钢铁税收支撑不断弱化的现实,成为全省国税部门不能绕过的课题。
国税减收压力接近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水平
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因素合力影响,国内钢铁等传统产业税收普遍减收较多。据省国税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国税收入(不含车购税)同比减收21.3亿元,下降1.4%。降幅最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统计口径基本等同于钢铁行业)完成税收105.8亿元,同比下降32.6%,钢铁行业增值税占全省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也降至历史新低,从2008年的25.6%,一步步下滑至2013年的10.1%。
近年来,全国钢铁行业都在承受剧烈阵痛。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全国钢铁行业增值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中的占比分别为8.4%、7.0%、5.8%、5.3%、4.9%、4.6%,呈一路下滑趋势。由于产能过剩,价格始终未能摆脱低位走势,增值和利润空间又很小,钢铁行业税收基本特征未能改变其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值税负等税源税收指标在41个工业大类中均排名倒数的局面,钢铁行业税收规模持续萎缩。
谈及2013年钢铁行业对全省国税税收影响的严峻程度,省国税局副局长胡秋生用了“超乎想象”来形容。他介绍,2013年,全省电力、装备制造和商业三个行业全年国税税收增收50亿元,而钢铁行业却减收51.6亿元,三个行业的增收被钢铁一个行业的减收全部抵消还不够。
“其实,国税收入负增长并非我省独有。与我省经济结构同样偏重的煤炭大省山西,也受到了重创。2013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国税税收525.4亿元,同比下降25.8%,受此影响,山西国税收入同比减收158.6亿元,继2009年金融危机后再次出现负增长。这也佐证了传统主体行业税源在当前大形势下,对地方财税的支撑作用正日渐弱化。”胡秋生表示。 |